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不便采用导流旱挖方式施工,选择采取河道水下疏浚施工方式进行河道扩挖施工。本段施工计划于第一个非汛期期间完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测量放线、排泥管架设、挖泥船作业、排泥、边坡检测、完工验收前的维护等工作。
本标段水下方疏浚约178381m3。
二、排泥场
本段施工段长度较短,开挖量较小,考虑布置一处淤泥排放场。淤泥排放场布置于该段河道右岸堤外,占地面积为205.62亩,设计堆高2.5m,淤泥存放容量26.36万m3,满足本标段淤泥排放要求。
三、挖泥船选择
1、挖泥船选择考虑原则
为保证经济而有效的完成疏浚工程,尽量选择类型和能力最合适工程任务的挖泥船,因此选择挖泥船需考虑如下因素:
(1)疏浚地段的地形、水深、水文、地质及气象等自然条件。
(2)挖泥船的性能(最大吃水深度、最大最小挖深、最大最小挖宽、泥泵扬程、生产率、抗风浪能力等)
(3)船舶调遣的可能性及调遣方法。
(4)挖泥船及其配套船舶所构成的挖泥能力与工程量、施工期限的适应性。
2、挖泥船的选择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施工现场的条件,本工程拟选择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绞吸式挖泥船集挖泥、运泥和卸泥于一体,适用于内河、湖泊航道的疏浚,对松散沙、砂壤土、淤泥、松散软塑粘土等土质均适用。
根据本标段的现场作业条件、工程量、工期及排距,1艘400m3/h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
四、施工部署
本段工程全长504m,根据招标图纸及现场勘查资料,主要开挖集中于河道左岸,施工采用沿岸分层的方法进行施工。河底宽度为95米,清淤设计深度较深,拟投入一艘400m3/h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
五、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根据监理单位提出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书面文件资料复测各控制点的数据并设立自己的施工控制网。测量放线参照施工测量设计方案进行。
2、排泥管线架设
本段工程架设一条排泥管线,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排距最短。且干扰最小的线路进行管道架设。主管线平坦顺直,需转弯的区段应接30?以下的弯头,避免出现死弯死角。排泥管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支管线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逐步进占法从陆域向水域吹填,出泥管口距离围堰坡脚不小于5米并应高出排泥面0.5米以上。支管线要及时改变方向,尽量使吹填区平整,避免出现凹凸不平。
排泥管在主航道外水上部分采用浮筒架设,主航道采用潜管水下通过,接口处采用柔性接头连接。排泥管道穿越道路时,要开挖管沟做成埋管。施工期间注意对排泥管线的维护,确保各处无漏水、无漏泥,不影响航道、道路正常通行及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3、挖泥船定位
本标段用交通艇配合全站仪在定位区域测定绞头刀和定位桩的定位位置,然后在该位置放两个定位浮漂。挖泥船用拖船拖至该区域,调整船位,使绞头刀和定位桩在该两浮漂位置上,再用经纬仪校核船位,直到完全正确为止。
4、锚固方法
(1)挖泥船锚固
在开挖河段的一岸埋设地垅锚固挖泥船的左右横移,生产时用左右横移摆动挖泥,停产时与定位桩一起固定船位。
(2)陆上管线锚固
陆上管线进入排泥场后,其排泥管出口要高出地面1.5-2.0米,排泥管下部设管线架,用铁丝绑扎固定。
5、挖泥船施工方法
(1)施工方法确定
根据本工程淤泥清除作业面较小、淤泥沉积厚度大的特点以及作业船只的性能,实际施工中拟采用沿岸分层开挖的方式进行施工。
2、挖泥船开挖宽度
绞吸式挖泥船摆动时,其中心线与挖槽中心线的夹角а=30o-35o为宜,最大挖宽为船长的1.2-1.3倍。400m3/h挖泥船最佳挖泥宽度为43m。
3、分层挖泥
本工程开挖深度较大,为达到良好的清淤效果,拟分两层进行施工。上层开挖厚度4m,下层开挖厚度4~5m。根据河道内水位情况,高水位时进行上层淤泥清除,低水位时进行下层淤泥清除。
5、挖泥船作业
依据现场条件,施工测量完成后,挖泥船进行现场钢桩定位,分层进行淤泥清除(见附图)。
评论 |
|